<optgroup id="ecxsa"></optgroup>

<output id="ecxsa"><nav id="ecxsa"><video id="ecxsa"></video></nav></output>

      1. <p id="ecxsa"></p>

        <code id="ecxsa"></code>
        行業資訊 >> 行業資訊詳情

        立足個人信息保護,深入解析檢察公益訴訟

        發布時間:2022-11-08作者:閱讀次數: 分享到: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完善公益訴訟制度。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是公益訴訟制度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檢察公益訴訟案件領域不斷拓展,特別是隨著個人信息保護法、反電信網絡詐騙法等相繼對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作出規定,檢察公益訴訟在法定辦案領域上已經形成了“4+9”的格局,為檢察機關在相應領域提起公益訴訟提供了明確法律依據。在此,以個人信息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檢察為切入點,進行探討。
        我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第70條確立了個人信息保護公益訴訟制度,可從兩方面認識:一是提起個人信息保護公益訴訟需同時滿足違法處理個人信息與侵害眾多個人信息權益的條件;二是有權提起個人信息保護公益訴訟的主體是檢察機關、法律規定的消費者組織和由國家網信部門確定的組織。與既有相關公益訴訟規定相比,此規定有其特點?;诖?,就檢察機關提起個人信息保護公益訴訟適用范圍、起訴順位等問題,立足現有規范予以探討論證。
        關于適用范圍。提起個人信息保護公益訴訟應當滿足違法處理個人信息與侵害眾多個人信息權益兩個條件,這決定了個人信息保護公益訴訟的受案范圍應包含大規模侵權和分散性侵權情形,具體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數字平臺等個人信息處理者大規模侵權和分散性侵權的;二是對個人信息處理者使用行為有必要進行法律干預的。何為“侵害眾多個人的信息權益”?2021年8月最高檢《關于貫徹執行個人信息保護法推進個人信息保護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的通知》指出,各級檢察機關在履行公益訴訟檢察職責時應當突出重點、從嚴把握五類信息:一是敏感個人信息,比如生物識別、特殊身份、醫療健康、金融賬號、行蹤軌跡等信息;二是特殊群體個人信息,比如兒童、婦女、殘疾人、老年人等群體的個人信息;三是重點領域處理的個人信息,比如教育、醫療、就業、養老、消費等領域處理的信息;四是100萬人以上的大規模個人信息;五是對因時間、空間等聯結形成的特定對象的個人信息。由此可見,在判斷個人信息處理者是否實施侵害眾多個人的信息權益時,應著重考慮是否涉及侵害敏感的、特殊群體的、重點領域的、達到100萬人以上大規模的個人信息,以及因時間、空間等聯結形成的特定對象的個人信息等因素。
        關于提起公益訴訟的順位問題。我國民事訴訟法第58條將檢察機關規定為民事公益訴訟第二順位訴權主體,即當法律規定的機關或者有關組織不存在或者不提起訴訟時,檢察機關才可以提起公益訴訟。個人信息保護法第70條則將檢察機關放在首位,與法律規定的消費者組織、國家網信部門確定的組織并列,突破了民事訴訟法第58條將檢察機關置于第二順位起訴主體之規定。對此,有觀點認為檢察機關仍居于公益訴訟起訴主體的補充地位,理應遵守民事訴訟法第58條之順位規則。有觀點則認為,檢察機關與其他相關組織之間為并列關系,無先后之分,檢察機關提起個人信息保護公益訴訟不受起訴順位之限制,理由是特別法優先于一般法適用。對此,筆者傾向于第二種觀點,個人信息保護法第70條將檢察機關與其他組織置于個人信息保護公益訴訟訴權主體之并列地位,體現了對檢察公益訴訟的強調以及對司法實踐經驗的升華。而且,民事訴訟法第58條將檢察機關規定為民事公益訴訟第二順位訴權主體后,具體領域的公益訴訟立法對檢察機關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的順位進行調整已有先例,比如,2018年英雄烈士保護法第25條和2020年未成年人保護法第106條均沒有規定“法律規定的機關和組織”主體適格地位。
        關于與其他訴訟之間的關系問題。檢察機關提起個人信息保護公益訴訟時,還要注意處理好該公益訴訟與其他訴訟之間的關系,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個人信息保護檢察公益訴訟不影響受害人為維護自身權益而提起私益訴訟。若個人信息保護檢察公益訴訟在先,該判決所確認的事實對私益訴訟原則上具有預決效力,被告主張直接適用對其有利的認定的,仍需承擔舉證責任。第二,侵權人承擔個人信息保護公益訴訟的法律責任不影響其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與行政責任。依據私權優先原則,侵權人就同一行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但其財產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此時需要優先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第三,特定情形下個人信息保護檢察公益訴訟可與其他組織提起的公益訴訟并存。該特定情形是指個人信息保護檢察公益訴訟的判決作出后,有證據證明存在前案審理時未發現的損害時,法律規定的消費者組織和由國家網信部門確定的組織仍可提起個人信息保護公益訴訟,不受前訴判決既判力之約束。
        在大數據時代,將涉眾型個人信息保護納入檢察公益訴訟范圍,彰顯了極大的制度優勢和現實有效性,檢察機關應在推動公益訴訟條款落地落實的同時,積極推動個人信息保護檢察公益訴訟,及時總結經驗,從實踐層面促進法律規范的成熟和完善。


        本文來自檢察日報,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服務熱線:400-811-3777
        Copyright ?2005-2020 杭州美創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公網安備 33010502006954號 浙ICP備12021012號-1 網站地圖
        亚洲高潮喷水无码
        <optgroup id="ecxsa"></optgroup>

        <output id="ecxsa"><nav id="ecxsa"><video id="ecxsa"></video></nav></output>

            1. <p id="ecxsa"></p>

              <code id="ecxsa"></code>